五家渠重大文化项目“一城三馆一园”是如何创意规划的
| 招商动态 |2016-04-13
马新平 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党委书记、政委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讲话时指出:“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要求新疆兵团要从关系根本、长远、基础上发力,真正建设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
新疆作为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丝绸之路的大通道,世界“四大文明”印度、希腊、伊斯兰和中华文明的唯一的交汇地,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一体多元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文明史上都占有特殊重要地位。
师市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特别是考察新疆和兵团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紧紧抓住文化部提出建设“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机遇,按照兵团党委部署,积极谋划和建设“一城三馆一园”重大文化项目:即:
以昭示主权文化为主的“大唐北庭城”
以廓清新疆开发、经营史为主的“中国屯垦博物馆”
以展示新疆民族与文化演变史为主的“西域民族文化馆”
以弘扬中华文化为主的“中华国学馆”
以传播中华文化、引领现代文化为主的“丝绸之路文化主题园”
“一城三馆一园”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全力打造“新疆中华文化传播高地,兵团文化产业创新基地,新疆文化旅游集散中心”,为建设“先进文化示范区”创建综合典型。
“一城三馆一园”设计思路是:
大唐北庭城是中央政府在西域行使主权的象征,以仿唐建筑为主,同时融入汉代文化元素,重点突出文化内涵,打造一个吃住行、游购娱、品思悟的文化旅游集散中心,力争把五家渠打造成新疆旅游第一站。
中国屯垦博物馆是全面总结历代中央政府在西域行使主权、发展经济、促进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历史功绩和文化成就,是汉代至新疆兵团两千多年来在新疆这片土地上建设边疆、保卫边疆,促进西域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再现。陈列中央政府屯垦、经营和治理西域的思想和史料,体现兵团的历史地位和特殊作用,揭示“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衰则西域乱”的历史经验教训。同时展示我国其他地方屯垦的历史,全面、集中地反映中国的屯垦历史,建设中国最大的屯垦博物馆,使之成为“五个认同”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华国学馆是向疆内外各族群众提供一个展示、传播、学习、交流中华文化的平台。与其他国学馆的不同之处在于要展现昆仑文化、天山文化和帕米尔文化。所以在内容设计上既有与传统国学馆相同的地方,也要有所区别,突出新疆做为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的特点,把昆仑山、博格达峰的神话传说融入其中,以祭祀等形式,强化万山之祖、万神之乡、万水之源的概念。国学馆主要从这样一个脉络,通过体验和宣传教育来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促进文化认同。
西域民族文化馆是以西域36国为源头,重点把新疆十三个世居民族几千年来发展、延续、兴衰、更替,特别是民族大融合大团结这样一个历史脉络表达清楚。
丝绸之路文化主题园是一个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的园林式大型游乐园,体现“现代文化为引领”文化治疆方略的重要载体。总体上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以兵团文化内涵为基础,打造一座类似迪士尼乐园、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型游乐场所,填补新疆特别是乌昌地区一个空白。
“一城三馆一园”项目从提出以来,一直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自治区、兵团领导的关心、支持。同时,师市按照项目的具体情况,把项目分为两类,进行持续推进。一是把“三馆”主要作为公益和文化事业项目,争取兵团和国家立项支持。二是把“一城一园”作为主要产品和文化产业项目,通过市场运作,争取企业投资。三是决定青投公司作为招商平台主体,对外进行招商引资。目前,一是完成了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聘请中国建筑规划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师市为了文化产业园的发展,经过调整,迁出了与文化产业无关的在建和已落户的企业,划定20平方公里作为文化科教产业园区。文化园占地16平方公里,其中,预留3平方公里,实际规划13平方公里。这不仅满足了“一城三馆一园”建设的需要,对今后布局更多的文化产业和企业,也预留了充足的用地空间。委托中国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13平方公里的园区总规、控规和城市设计、可研的成果已经完成。其中主要用地规划为:“一城三馆一园”占地3300亩,其中,“一城”1100亩,“三馆”700亩,“一园”1500亩。另安排公建用地5000亩,主要是市政道路、配套建设、公园水面等。二是完成了“一城三馆一园”核心区的创意规划设计。委托深圳华强集团主要完成了文化产业园概念创意、项目策划、产业布局策划等工作,重点是文化主题园。目前,已完成创意设计已经完成并提供了设计成果。
节选自马新平《向总书记汇报》一文